• 您好,欢迎登录山东照明学会官方网站!
访问旧版
 
您的位置:首页 > 新闻资讯 > 行业动态

北京 “十五五” 照明规划解锁照明行业黄金赛道

日期:2025-10-22 来源: 中照网 浏览: 次
分享到:
       近日,北京市城市管理委正式发布《北京市“十五五”时期城市照明发展规划》,以“一核两轴,四环多点”的空间布局为核心,串联起文化赋能、夜经济激活、绿色智能升级等多重目标,不仅将勾勒首都夜间新图景,更为照明行业带来覆盖全产业链的结构性机遇。从核心器件供应到系统解决方案,从工程实施到长效运维,规划中明确的量化指标与具体场景,正勾勒出一个清晰且庞大的市场蓝图。 
一、“一核两轴,四环多点”:勾勒城市夜景骨架
 
 

 

       规划首次提出“一核两轴,四环多点”的总体空间布局,旨在通过照明强化北京“十字轴线+环线+棋盘路”的独特城市肌理,这一空间布局的落地,将释放百亿级替换与新建市场,形成卫星遥感与航拍视角下辨识度极高的夜间轮廓。

     “一核”锚定核心:以首都功能核心区为中心,重点提升政治中心、文化中心相关区域的照明品质,其中天安门广场地区将开展景观照明全面体检,更换超15年的老旧设施,补充东西两侧树木挂树灯(兼顾树木安全与线路隐蔽、防水防漏电),同时增补远景建筑照明以消除暗区,凸显庄重和谐的整体形象;人民大会堂、天安门城台等标志性建筑也将推进老旧光源改造,进一步优化夜间视觉效果。

  • “两轴”彰显礼仪:中轴线及其延长线、长安街及其延长线构成“十字礼仪光轴”。长安街将采用“由东西两侧向天安门中心渐亮渐暖”的设计,强化重点建筑夜间辨识度,打造大气庄重的夜景界面;中轴线(钟鼓楼-永定门段)则计划完善15个遗产点的照明,结合重大活动设置主题灯光,用数字技术让文化遗产在夜间“活”起来。

  • “四环多点”覆盖全域:以二环至五环四条环线串联中心城区夜景,同时辐射中心城区外的平原新城与生态涵养区,实现城市夜间风貌的均衡提升。

 

 

 
 
二、文化赋能:让历史与山水在夜间“说话”
 
 

 

 

       规划深度融合北京历史文化与自然山水资源,为不同文化带量身打造特色夜景,让夜间照明成为讲述北京故事的载体。文化场景的差异化照明需求,推动高端定制化解决方案迎来爆发期。

  • 老城文化焕新:什刹海区域将在现有照明基础上补充暗区照明,完善后海、西海的灯光设计,最终呈现“海纳雅韵,灯漪荷舟”的诗意夜景,丰富游客夜间游览体验;钟鼓楼、景山等中轴线地标则通过照明串联,形成“看历史”的核心视廊。

 

  • 文化带点亮记忆:永定河文化带围绕“两园一河”定位,用灯光展现历史文脉、工业记忆与生态休闲属性,规划步行、观光火车、船游三条观赏线路,打造“古今华光,永定固国”的流动光影;长城(八达岭、居庸关)将推出四季差异化照明模式,融入互动与虚拟技术,营造“烽火流辉处,星河入梦来”的氛围;大运河文化带(白浮泉引水沿线、通惠河等)则以“千年光影,水城共融”为主题,提供陆路与水路两条观赏线路,兼顾运河古韵与通州商务区的现代风情。

 

 

 
 
三、“夜京城”十四景:多视角解锁夜北京
 
 

 

      “夜京城”十四景的多视角打造,进一步细化了场景化照明需求。4处俯瞰场景需部署高空照明监控系统,3处“看山水”场景推动低干扰照明产品应用,而“看历史”“看风景”场景的沉浸式体验要求,为“动态光影+解说系统”等一体化方案提供了大大的市场空间。

      “看城市”——俯瞰天际线:选取香山香炉峰、首都国际机场航线、奥运观光塔、中央电视塔4个高点,让人们从空中或高处俯瞰城市集中建成区的夜景全貌,感受北京的现代都市格局。

      “看历史”——触摸文脉:以景山公园、鼓楼、什刹海、永定门为核心,通过平视或近视视角串联中轴线非遗点位与历史古迹,让游客在夜间沉浸式感受老城历史肌理。

      “看山水”——亲近自然:昆明湖岸远眺佛香阁、俯瞰燕山八达岭长城、雁栖湖岸远眺雁栖塔及群山3处场景,以“四季分明、明暗有序”的照明,呈现北京山水交融的夜间灵秀之美。
      “看风景”——遇见现代:聚焦建国路(CBD核心区)、机场高速及北五环(望京商务区)、京昆线(首钢大桥)3个现代地标,展现北京近现代建设成果与建筑夜间特色风貌。

 

 
 
四、夜经济新场景:激活夜间消费活力
 
 

 

 

      夜经济场景创新为细分领域带来差异化机遇。围绕“夜京城”IP打造,规划推出一批融合“文化+消费+景观”的夜经济场景,让照明成为拉动夜间消费的“引擎”:

  • 水系与绿地联动:“夜京城·水韵”场景将串联亮马河、大运河、什刹海等水系开展夜游,形成北京夜间经济的“蓝色动脉”;“夜京城·园影”则激活景山公园、圆明园、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等绿地空间,结合临时活动释放夜间消费潜力,构成“绿色拼图”。

  • 特色游线串联:规划设计三条主题游线——“大美中轴线观光巴士游线”串联钟鼓楼、故宫、前门商圈;“美食观光巴士游线”途经CBD、亮马河、奥体中心;“大运河夜航漫步游线”覆盖大光楼、运河商务区等地标,让游客在夜游中兼顾观光与消费。

 

 
 
五、绿色智能+人文关怀:平衡发展与可持续
 
 

 

 

       绿色智能与人文关怀的要求,更催生千亿级细分市场。

  • 绿色节能目标明确:分步推进全市路灯节能改造,2030年前实现LED光源应用率从60%提升至90%,城市照明年节电1.62亿度、节碳12.75万吨,景观照明传统光源100%替代,道路照明智能控制率超80%,同时提高绿电使用比例。

  • 精细化照明管理:在现有“平日、节日、重大节日”三级模式基础上,新增“重大活动保障”等级,形成四级照明管控体系,可根据季节、天气、客流灵活调整亮灯时间与模式;重要地标平日保持常亮,旅游旺季动态适配需求。

  • 全龄友好与暗夜保护:改善慢行系统道路照明,在老年社区、儿童活动区增设低位照明与应急指引;同时建设“暗天空保护区”,在永定河生态文化带采用低干扰照明控制光污染,开展星空露营等低干扰夜游活动,兼顾生态保护与文旅体验。

           北京“十五五”城市照明规划的实施,是照明行业从“功能化”向“价值化”转型的重要契机。无论是核心器件供应商、系统解决方案提供商,还是工程建设与运维企业,只要精准把握“文化赋能、绿色智能、场景创新”的核心方向,就能在这场城市照明升级浪潮中抢占市场先机,共享首都高质量发展带来的产业红利。